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薦髂關節

薦髂關節機能失調 
                    太極拳腰轉的關鍵                 
簡介
薦髂關節sacroiliac (SI) joint是臨床上常出現問題卻被忽略的關節,其引起的疼痛是機械性下背痛很普遍的原因之一,但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腰椎的問題薦髂關節機能失調是一件很令人困擾的問題,但這並沒有太大的危險,並且很少需要手術來處理。這樣的問題其實可以用一些手法就可以獲得解決。

解剖學
這個部位包含了哪些部分?
脊椎的最底端與腰椎連接的部位為薦椎。薦椎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由五塊結合成為一塊薦椎骨。薦髂關節顧名思義就是由薦椎與髂骨(骨盆的一部份)所組成。在背部腰線的部位我們可以看到俗稱為腰眼的部位
薦髂關節是身體的大關節之ㄧ。屬於微動關節。這個關節會發生的運動是滑動,傾斜和旋轉的結合。在滑動過程中或許只是兩毫米 ,並且可以傾斜旋轉2 或者3 度。
這裡有幾條非常強壯的韌帶將薦髂關節結合在一起。就好比要將木製圓形浴桶結合起來一樣。如果這些韌帶被拉傷或撕裂,骨盆將變得不穩定。
成年人的薦髂關節幾乎沒有什麼動作。當在懷孕的末期,會因為激素的影響而使其鬆弛。這允許骨盆更靈活,以便生產能更順利。這也使得在懷孕生產後容易造成關節炎的發生。

原因
什麼原因引起這個問題?
薦髂關節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會造成相關問題。最常受傷的情況為跌坐在地上,跌倒時以臀部著地猛力直接撞擊懷孕的過程也會使得日後產生相關問題。此外,長短腳造成的身體重心不對稱,也是日後造成薦髂關節疼痛的原因之ㄧ。一般而言,我們無法確定一個造成疼痛的確卻原因。

薦髂關節是一個滑液關節,就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一樣。因此,這個關節也會像其他的關節一樣會有關節炎的問題發生。外力傷害常被認為是薦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好比說車禍跌倒、滑倒….等等。  
 症狀 
1上下樓梯時會引起疼痛
2.痛多侷限在骨盆到膝關節的位置
3.長短腳
4.坐到站蹲到站的動作會有疼痛的情形 
 處理方式 
利用手法以及配合適當的運動,成效相當的顯著。
1.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適用於處理關節僵硬問題。
2.深層按摩(deep friction massage)作用於深層肌肉,以達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等目的。
3.衝力技術(thrust technique) 適用於處理關節僵硬及錯位問題。
4.肌肉能量技術(Muscle Energy Technique) 利用神經系統的特性達到放鬆肌纖維的張力,得以矯正關節的些許錯位。
5.肌肉牽拉運動(Stretch exercise)牽拉肌肉以達伸展及放鬆的目的!
6.肌力訓練(strengthening exercise)強化肌力增加穩定度


選自:http://protherapy.pixnet.net/blog/post/38241409
網路文章分享,注意,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替代任何診斷、治療,也不是預防任何的狀況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