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內家拳”的三堂課 - 2

“內家拳”的三堂課 / 第二堂課 - 有心練求得實像 無念含精任逍遙
 “內家拳”一文,讀到毛、皮、肉、骨哪一層呢?

若只見其文,現在由林老師為您深入講解。內容摘要如下:
 太極拳是主動積極,所以,“上迎接”,永遠沒有後退,要讀懂“內家拳”就要去“迎”它。 鏢射轉盤,射是迎,鏢入轉盤後,轉盤依舊轉動,鏢似轉,實是鏢不動,轉盤動,我為鏢,人為轉盤,我為“捨己從人”。

 葉浮水面,水動葉不動,我為葉,人為水面,我為“沾黏連隨不丟不頂”。
此為“動中有靜 靜中有動”!林老師謂“站樁 / 靜中求動 盤架子 / 動中求靜”
太極拳

 球體旋轉於地面,永不傾斜,比如泛舟於海,乘者雖多,唯司舵駕船者一人,足可定全船之方向。林老師謂“中定線”或曰“佛之正位”、“尾閭中正 神灌頂”。實則為運動時之“動態平衡”。  

上述皆為“動靜”,沒有動,哪來靜?亦即陰與陽。

 “站樁 / 靜中求動”,站樁時要在不動中求“微動”、“蠕動”。隨時隨地,不受時間長短、地點的限制。

 於腰轉動,如環無端,時間形成。脊椎或身體任一關節打開、鬆開空間形成。時間與空間,專氣至柔 能嬰兒乎。
 
人似一球體,無手足之分,氣“一吸一呼”,身形“一漲一縮”,謂之“開合”,形成“上下相隨”、“週身一致”。
  
氣當然與意、神相合,謂之“内三和”,身形手與足三大關節相合,謂之“外三和”。形與神俱 形乃神之宅 神乃形之主。

 “太極拳”是“意境”,非“虛擬實境”,有心練求得實像,無念含精任逍遙。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